试用版_姚小黑 发表于 2019-11-6 23:57:22

蓟州故事||无终子国

蓟州旅游网为您推荐文章
    春秋初期,居住在无终山地区的一支山戎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,无终子国常对燕国进行侵扰,掠夺人口和财物,有时还越过燕国国境,侵扰中原的其他国家。他们侵占了燕国的大片国土后,在燕国故地建立了无终子国,以无终邑为国都,无终邑也就是今天的蓟州区县城,这是天津地区最早见于史册的封国。

    无终子国因无终山而得名。“无终”原为山名,唐代李贤注《后汉书》云:“无终本山戎国也。无终,山名,因为国号,汉为县名,属右北平,故城在今幽州渔阳县(今蓟州)也。”无终山的位置有二说:一是今蓟州区城北的府君山,郎蔚之《隋州郡图经》云:“无终山,一名步阴山,又名翁同山。”乐资《九州要记》亦云:“古渔阳北有无终山,上有昭王冢。”嘉靖《蓟州志》记:“蓟州崆峒山,在城北五里,一名翁同山……今久呼为府君山,山上有崔府君庙,故名。”谭其骧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记载,蓟州城北有无终山,无终国是由无终山而得名。无终山另一说是盘山,见智朴《盘山志》。但盘山在蓟州区城西,故应是前者。无终国地域广阔,势力强盛,得到了周王室的认可,成为有“子”爵封号的“无终子国”。无终子国周围有不少力量弱小的国家和部落,如令支、孤竹、丁伶等。这些小国和部落也迫于山戎的强大势力,逐渐依附了无终子国,成了无终子国的属国。无终子国的都城无终邑成了北方除了蓟(今北京)之外又一个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之一。今蓟州区城内发现有较为丰富的战国文化层,城墙遗迹,城东西宽1100米,南北达1250米,比一般古代县城大出四倍还多。无终国百姓长期在今天的蓟州区一带繁衍生息,遗存遍布蓟州区各地,十分丰富。根据近年出土的文物规格分析,无终子国的早期中心聚落可能在今许家台镇张家园、南城子,县城西侧渔山上也发现有聚落遗址。在张家园出土的弧背翘首青铜刀,西山北头村出土的鄂尔多斯式青铜短剑,西关出土的兽首直刃青铜短剑、青铜戈、青铜镞,原蓟州区二砖厂出土的青铜戈和青铜矛等均是古代兵器的重要代表。这些兵器要比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兵器、木制兵器和骨制兵器既锋利又坚硬,更具有杀伤性。这些出土的兵器告诉人们,当时的蓟州区地区战火频频,是边关重镇和兵家必争之地。

    考古工作者发现,在张家园遗址出土的一只鼎为双立耳,深腹圆鼓,柱形鼎足。鼎高22厘米,口径17厘米。口沿下饰由三对夔龙纹组成的花纹一周,回字纹地,中间有三个扉棱相隔。此鼎内壁铸有“归”字铭文。一只簋高20.8厘米,口径20.3厘米。簋为敞口、束颈、两竖耳,耳下有垂珥。鼓腹圈足,颈部和圈足饰以夔龙纹,耳为龙首,腹部饰两组饕餮纹、无地纹。簋底有铭文“天”字。而在邦均西周遗址出土的鼎和簋上则分别铸有“十乍氏”和“戈父丁”铭文。据分析,这些铭文应为商周时期氏族集团的族徽标志,而这些氏族集团应为蓟州人的先祖之一。当然这些铭文也是目前蓟州区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文字,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和证据。在蓟州区发现的所有青铜鼎和簋上均铸有各种纹饰。这些纹饰有夔龙纹、回字纹、饕餮纹、圆涡纹、蝉纹、凤纹、乳丁纹、云雷纹等多种。无论是铭文还是饰纹,制作工艺都很考究,图案纹饰相当精美,反映出了当时青铜铸造技术发达和文化艺术的高超。在这些贵族墓葬内,随葬物品不仅有青铜鼎和簋,而且还有直到今天都很有经济价值的黄金耳环和绿松石串珠。1965年,今许家台镇张家园村北高台上,发现了夏、商、周三个不同时期的房址4处,都是挖破生土层建造的半地穴式房屋。其中一处是南北向半地穴式住房,由门道和主室两部分组成。门道作斜坡状,宽90厘米,长90厘米,两侧有柱洞,居室为长圆形,长7至9.5米,宽2.4至4.5米,建筑面积达30平方米左右,沿四周墙边共发现柱洞11个,直径15至25厘米。四周墙壁残高0.65至0.9米。居室地面平整,铺2至5厘米厚的砂土一层,局部地方铺垫黄土。另外,在门道室内东侧有一烧火用的土坑,略呈方形,边长70厘米,深35厘米,坑内填满草木灰。考古人员认为,此房址和大厂县大头坨村东发现的房址一样,属夏商之际的房屋建筑。

    战国时期,燕昭王招揽贤能,国力逐渐强盛。燕国向南收复了被齐国占领的国土和城池,然后又发起了对山戎的战争。燕昭王二十九年(公元前283年),燕昭王命大将秦开进击东胡诸部,率兵驱逐山戎等少数民族的势力。秦开挥戈东向,进入无终国境内,赶走了无终山戎,随之臣服了令支、孤竹、丁伶等无终原有的附属国,拓地千里。势力日渐衰弱的山戎不得不向东迁徙,迁到了今天的辽宁省朝阳市一带。燕筑长城,以防东胡,设上谷、渔阳、右北平、辽西、辽东五郡。今蓟州区属右北平郡。燕赵时期的长城,奠定了我国北方长城的基础。

文章选自《蓟州故事之史话蓟州篇》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原文地址: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src=11&timestamp=1573055458&ver=1958&signature=ctZJPz8vPqx3as*ExnosLjCJOpB19We*IxxeqNziHKE7Sosgrp5SSN104uE3b5qyDkFY*IHc1IfCN4FYxCPrJt0p3GZ60u27*TxmfhXSGeK8AVFXrspanJePeMLDEmUZ&new=1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蓟州故事||无终子国